过去做做工作,劝一劝啊。
总之,在自愿前提下,这款子必须得收上来。
这封公开信就是掀起直隶全省官、兵、民、商、学大捐款的引子。
不会出乱子的。
官、商、学天生闹不起来。
兵和民又捐的极少,不过五文十文,怎么可能有人为了一两个馒头揭竿而起就要把总督大人挂路灯的?
何况,总督大人是真心拿他们的钱在办他们的事,自个可是一文都没落,反而贴补了几百万两的。
清的不能再清的那种!
捐款之外,其实还有个办法可以筹集资金。
就是贷款修路。
跟直隶包括其它省份的钱庄票号贷款,拿省道将来的厘金收税权抵押。
这个办法才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安全的。
问题是贾六不想自己辛苦搞的大开发,最后便宜了那帮商团。
既是集资捐款修路,将来道路就应该免费,怎么能拿来获利用呢。
这要是给人家收几十年过路费,肯定会严重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
也违背了取之于民,用之取民的圣人教诲。
跟两位报道组的副组长又说了些报纸宣传注意事项后,贾六命停车,他要方便一下。
下车之后便见眼前是一片良田,就是稻子长势看着不是太好,可能是今年天气太热的原因。
亲兵先四下察看一番,确保没有危险后,贾六这才惬意的走到路边一排白杨之下。
一番嘘嘘打了个颤,抖了三抖后方才满意收起作桉工具,闻着鼻间传来的稻香味,不禁又是一番享受。
又见不远处的地里有几名农户正在拔草,贾六立时就从小渠跳了过去,快步过去要同老乡说几句,问几句,交谈几句。
这是他亲民的一惯作风,走哪都不改的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