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时贾六看过一些研究,说什么平代百姓供养官员比例很大,如唐代约三千名百姓供养一个官员,明代是两千多百姓供一个官,清代似乎千人不到供一个官。
而到了近现代,演化为几十个百姓供一个官。
看起来似乎有些吓人,实际上这些研究得出的数据根本不准确,因为研究者只研究了官与吏,并没有将吃公家饭的大量帮闲计算进去。
只算官的话,安肃县十几万百姓就供三个,可实际上三班六房包括乡捕杂兵都是要百姓供养的。
三班六房人员规模庞大,他们的存在一方面维持了朝廷对地方治理,没有县官也能把一个县管好。
然而三班六房的存在,使得皇权下不了乡,这帮人大多是地方士绅的代言人,有些甚至能让县令变成摆设。
供养这些人的苛捐杂税比入国库的正税还多,所以贾六就得对此现象进行治理,一方面是更加有效的把控地方,另一方面则是落一个“为民减负”的美名。
百姓免了供养三班六房的杂税,手头自然要宽松一些,如此一来也会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更深一点,则是让直隶全省所有吃官家饭的都姓贾。
贾大人不高兴了,全都饿肚子。
“此事干系重大,历来未有之,若按大人的意思办,藩库根本无法承受。”
老杨也是实话实说,额驸大人您想的是挺好,问题不现实啊。
一个县几百个,全省一百多个县就是几十万人,你就算一人发十两,这就得几百万两。
给百姓减负是好,钱从哪来?
“不急,这只是本督的初步设想,真要落实也得等明年或后年,今年你们布政衙门主要工作就是落实本督刚才所言的工资整顿问题。”
贾六当然也不可能现在就推行所有新政,历朝历代给百姓免税减负的前提是国库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