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打架,其中一个人打上门来的时候,如果好言好语地劝说、给包一个大红包,那么对方说不定就会退去;但如果双方已经打起来了,不管谁输谁赢,此时再想讲和,可就不是一个红包能解决的事了,医药费和各种赔偿是肯定少不了的。
而对于齐朝来说,送钱其实并不是什么特别丢人的事情,毕竟之前送岁币已成惯例,也确实给齐朝争取到了和平,还活活熬死了之前的敌国。
再多的岁币,以后也都可以从边境贸易中赚回来。
乍一听,莫名还是挺有道理的。
事实上主和派的这种说法在齐朝一直都很有市场,甚至许多皇帝就是这么想的,也大力支持。否则主和派也不可能在朝堂中跟主战派分庭抗礼,得到这么多的支持。
楚歌默默地叹了口气。
其实以后人的角度来看,已经证明主和派的说法,根本就是纯粹扯淡。
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是现实中的两人斗殴,与两国相争是完全不同的。两人斗殴往往会有外部力量干涉,一方不至于彻底将另一方打死;但两国相争,灭国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选项。
对于金人来说,他们的胃口是无限大的,怎么都不可能一开打就满足。
之前齐朝能用岁币熬死敌国,不代表这次依旧能。就算这次能,下次多半也就不能了。
所以归根结底,岁币能买平安这只是当时的经验使然,实际上说穿了,也不过是“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第二个道理则是,在战场上拿不回来的东西,在谈判桌上肯定也是拿不回来的。
事实上压根没有战或和的这两个选项,只有战这一个选项。
和,是根据战的结果来确定的最终方案。
如果战场上打不赢,那么主和派也只能是全盘接受对方提出的所有要求,指望着这些主和派用仁义道德和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