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难逢的。如果换了个其他人,只会跟文君实一起,把武德司往死里打压。
到时候,武德司的这些人别说丢官了,恐怕都得下狱。
这次楚歌并没有拿康慨陈词的天赋,而是拿了“低调行事”。
但一番说辞之后,刘知恩却被彻底说服了。
因为楚歌分析得实在太对了,几乎每句话都说到了他的心里。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需要归序者天赋的加持,他也会对楚歌死心塌地!
刘知恩不仅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反而发自内心地要尽全力帮助王文川,办好这件事情。
……
等刘知恩离开之后,楚歌这才像个大反派一样微微一笑,继续埋头于桌上的新法方桉。
虽说他现在已经把党争放在了第一位,但新法的事情,还是得象征性地推进一下的。
首先是官制法。
这是皇帝心心念念的东西,当然要放在第一位。哪怕其他的法条全都不要了,这条也得保留下来。
其次是青苗法。
这是王文川变法的核心,但也是争议最大的一条。从之后的结果来看,确实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大量的收入,但也引发了极大的争议,造成了不少农户的破产。
楚歌想了想,直接把青苗法划掉。
暂时不适合实行青苗法,留到以后再说。
均输法、市易法。
表面上看起来很不错,但这一条在旧党眼中,属于是与民争利的行为,而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很难达成想要的效果,最后给国家带来的财政收入也不多。
先不考虑。
保甲法,意义不大,不考虑。
免役法是王文川最自信的一条,而且,保守派中的不少大臣,其实也是支持免役法的,只是对免役法的一些细节,有不同意见。
除了文君实这个奇葩在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