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无息贷款、不做业绩审核,结果是国库更加空虚,国家的粮食被各种蛀虫给中饱私囊,很难分到农户手中;
“定一个比较低的利息,官员们也总会想办法给抬上去;
“定20%的利息,再加上一些风险控制,虽然确实能把青苗法的借贷收回来、给国家增加收入,但必然会有官吏过度执行,害得一些农户家破人亡……
“无解啊!”
楚歌此时的感觉,就像是独自一个人走夜路。看到一个岔路口,其中一条路上写着“此路不通”,于是去走另一条路,走完发现也是个死胡同。
“所以,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
“不论什么样的政策,到了底下,都有人唱歪经。
“王文川原本的政策已经是综合各方面情况考虑很适宜的政策了,如果每个官员都能像王文川一样严格按照法规行事,那么各地都会像王文川当知县时一样,治理的井井有条。
“各个县都治理好了,新法可不就是成功了吗?
“可是像王文川这样有品格、有能力的人,在整个齐朝的官员中,是极少数。或者更夸张一点地说,只有他自己是这种人。
“此路不通,还是想别的办法。”
楚歌很是惆怅,一番思考之后,又重新规划了两条路。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从长远来看,归根结底是要整饬吏治。
“新法的法规制定得再好,吏治不够清明,那底下的人就总会唱歪经。我这个做宰执的,哪怕规矩定的再好,底下人也总能找到漏洞去钻。
“最后这些锅,就还是我自己全都背了。
“十年时间,如果我能够整饬吏治,裁汰掉一批人,安排一些有理想、有能力、支持新法的人去担任各级基层官吏,那么新法就有成功的可能。
“这一点,当时的王文川没有深挖。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