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
“一派胡言!”孙坚闻言大怒,呵斥道,“宛城墙高三丈,宽两丈六,墙后还有瓮城,若无攻城器械,汝以为凭血肉之躯便可轻易攻破?”
孙策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
可孙坚以前随朱儁征讨黄巾渠帅赵弘,是亲自登上过宛城城墙的,对其固若金汤有着深刻的了解:“如若一味强攻,我部三千嫡系连五日的强攻都持续不了。”
“之后汝难道还想靠那些操练不精、胆气不足的郡国兵,去强攻硬夺?”说着一脚踹在孙策的屁股,责斥道,“还不速向太尉谢罪!”
看孙策一副不服气的模样,老董也懒得计较,摆手道:“如何说来,文台也赞同见好就收?”
孙坚当然不同意。
他更想如孙策所言,攻破宛城后一屁股赖在这里当个南阳太守:南阳辖三十七城,五十万户,总计超过二百四十万人口。
且不论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十分发达,是整个东汉第一大郡,可比长沙郡强上数倍。
可他不同意,也不行。
因为老董虽然拨付给了他粮草,却也很鸡贼地只给了七日的量,根本不足以支撑攻打宛城。
“在下自当谨遵指令,然诚如太尉所言,袁术天性骄肆、妄自尊大。此番即便我等愿见手就收,恐怕他也不会轻易就范。”
这话比孙策有技术含量多了:不是我不听话,而是袁术可能不听话。太尉您掂量掂量,要不咱还是继续打吧?
老董却淡然一笑,道:“越是叫得凶的狗,打一棍子后反而最老实……文台不必多虑,只需依老夫之计,必然可谋得回长沙的粮草。”
对方心意已决,孙坚也无话可说。
随后正准备谢礼,忽然神色一愣:“回,回长沙的粮草,还需从袁术这里讨要?”
“那是自然。”老董一脸的理所应当,道,“你可是有三万大军,老夫怎支付得起?……若有那么多的粮草,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