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这是才华。
也可能是天赋。
而杜甫,更多的是体会人间疾苦,为人民大众所作。
虽然这会儿年轻时候的杜甫还没有创作出多么伟大的诗作。
但父亲去世,周游各处之时所见的百姓生活,早已印刻于杜甫内心。
所以他很多时候下笔不像李白那般一气呵成,他考虑的会更多。
“哈哈,这个画面有趣。”
“千古两大诗人相会,没想到这么有趣。”
“不过看起来李白并不是特别重视杜甫。”
“什么重视不重视,此时的杜甫就是小杜,比李白小这么多。李白完全将杜甫当小弟弟看待,这不是很正常吗?”
“这倒是。”
看到千古诗圣的杜甫在李白面前只是一个小弟弟时,众人亦是不时笑出了声。
“李白与杜甫一生当中见过三次,在第一次相见之后,两人又约到同年秋天一起出游。而第二次出游的时候,还碰到了高适。此时的高适还不是后来的侯爷,也还没有中第。当然,杜甫也没有。包括李白,三人其实都没有什么功名。大概是志气相同,大概都是一代才子,三人成为了好朋友……”
“这一年的冬天,来到了齐州的紫极宫,李白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不过唐朝时期的道士与的后来的道士不尽相同,不少道士只不过是身份的象征,他们并不一定是完全出家。或者,他们就是将道士当成是一种理想寄托。就像玉真公主一样,而杨贵妃也同样当过道士……”
“这个理想来源于少年时期。少年时期的李白就很喜欢丹道之术,对于道家思想非常执迷。而且,他还拜了道士为师父,并且结交了一位著名的道士元丹丘,以及一位隐士岑勋。事实上,李白拜谒玉真公主,也是在元丹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