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后者。
所以即使被泼点脏水,也无关紧要。
没有人能阻止他掌控全军,接班诸葛亮的进程。
马谡并不为撸掉王平而感到可惜,
在他看来,麾下四大部将的优秀程度远超王平,经过他这几年的言传身教,四大部将早已成长到可以独当一面的程度。
不过,这些内情目前尚不曾被整个蜀军上下所知晓。在诸葛亮的印象里,黄袭、李盛、张休、杨百万四人仍是几个平庸的偏将而已。
甚至,四个人加起来都无法与王平相提并论。
这也是马谡辞去官职后仍可以将四大部将都带走的原因之一――因为在诸葛亮看来,四大部将走或留都无所谓,诸葛亮的看法也代表着军中大多数将领的看法。
……
南郑,丞相府。
费祎走后第二天,诸葛亮久久伫立窗前,暗叹马谡给他出了个难题。
因为证据确凿,明里诸葛亮对王平还不能流露出任何心软,因为这有可能对外界传递出“执法不公”的印象,不但会招致马谡的不满,甚至还会引发一系列不可预估的后果。
但处罚过重,又会引发人们“丞相与马谡的关系超越了普通将帅的界限”的臆测。
暗地里,诸葛亮很是痛心疾首。
王平的军事才能他看在眼里,抛却不识字这个缺点,王平其实算是个优秀的将领。
在季汉正值用人之际,逼死这么一位将领,说不心疼那是假的。
但不这么做又能怎么办?
麾下几个有才能的将军和幕僚,相互不合,明争暗斗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很久,令诸葛亮心力交瘁的同时,又无计可施。
杨仪、魏延、马谡,就像三个八字不合的宿敌,一见面就掐。期间还夹杂着王平与马谡的过节,蒋琬和杨仪的明争暗斗,还有费祎在旁煽风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