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臣建议下,将司马懿调离西凉,解除兵权,也同时解除了蜀汉的燃眉之急,为筹备北伐争取了时间。
实际上,对于北伐,朝中大多数官员都持悲观和反对态度,认为此举徒劳无功,以弱蜀伐强魏,其实是在逆天而行,除了空耗蜀汉国力,别无益处。
这种论调,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但不包括马谡。
事实上,马谡是极力推崇北伐的,其认为魏国太强,不伐不行。
若不伐魏,蜀汉便是坐以待毙。
这观点与诸葛亮不谋而合,所以他将马谡引为知己,委以重任。
幸运的是,这次他赌对了。
候在一旁的杨仪见状,纳闷道:“马谡打了胜仗,此乃好事,丞相为何不喜反悲?”
诸葛亮将自己几乎失控的情绪收敛住,面无表情地看了杨仪一眼,心下暗叹。
此子,可真就连基本的察言观色能力都没有……难怪常被魏延拿刀怼到痛哭流涕。
本相这是悲?
这是喜悦的泪水啊!
算了算了,大喜的日子……诸葛亮并没有就自己“是悲还是喜”的问题与杨仪多说,而是将战报推了过去。
杨仪拿起战报,从头至尾仔细阅过后,当场目瞪口呆。
此前,他只知道马谡在街亭大胜,并不知其中细节。
现在知道了。
确实是大胜,未死一兵一卒的大胜!
马谡居然如此能打?
简直是孙膑在世,吴起再生。
为何之前大家都没有发现他这么能打?
据战报所说,马谡先是分兵两路,一屯山上,一守要道。马谡屯山之兵在前,王平守道之兵在后,双方互为犄角。
此举,令魏军不能绕过街亭去攻击后方王平的部队。
接下来,马谡发动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