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四杰可有能力才华杰出的亲朋好友推荐?如今黄巾肆虐,百废待兴,实在缺乏可用之才啊!飞蝉军中,又全是鲁莽悍勇之辈,实在做不来政治民生等事,更不懂经济……”
觥筹交错之际,武信有些迫不及待地举杯请求道。
别的武信记忆不深,但是,王佐之才荀彧,是“明以举贤”,身边亲朋人才济济。
武信前世还有种说法,魏帝曹操的崛起,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才辅佐,荀彧当居功,这也是荀彧被公认为“王佐之才”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不仅仅是南阳名士何颙的评价!
“这……草民等定当尽力,举荐英才!”
荀悦等人怔了怔,有些错愕地模棱两可应道,却也没明确应承。
四杰此时尚无官身,即使出身名门,也是实打实的“草民”,真正的平头百姓!
“文若呢?”
武信也没对荀悦等三杰报以多大期望,眼神炙热看向荀彧问道。
“将军等人来得真不是时候!因为黄巾贼肆虐,朝廷下诏,草民所知英才,要么已经背井离乡或隐世避难,要么前往投靠各路义军……”
荀彧苦笑了声,眼神坦然和武信对视应道。顿了下,自觉补充道:“不过,将军放心,草民必会全力寻找和奉劝其出仕,为民效命!”
“这……”
武信神情一僵,明显失望至极。
如此说来,若非颍川荀氏庇护,估计他连荀氏四杰也招不到了?
对于荀彧的为人,不管是基于前世记忆,还是眼前的短暂相处,武信倒是颇为信任,相信荀彧不是嫉贤妒能之人,倒是荀悦等三杰,有些可能。
“难道连文镜先生如此人物也避世了?不知文若对陈群、陈泰、杜袭、钟繇、钟会、赵俨、戏志才、徐庶、辛毗、诸葛亮、庞统、黄月英……等名士,可有耳闻?”
武信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