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到王府重新履职长史的三把火。
“造价二十两,不过我家只拿了其中十五两,每个望远镜,有五两银子用在铜管以及装饰物上,或许还有部分用在运输环节……那五百两银子直接从账上划走,没有经我的手。”
朱浩毫不隐瞒。
说话干脆利落,袁宗皋没想到朱浩会这么“诚实”。
“呵呵。”
袁宗皋还以为有多难,谁知还没仔细问呢,朱浩居然和盘托出?
“那十五两银子造价,会不会太高了点呢?以我所知,刨除望远镜的外身,你家供应的,不过是一前一后两个琉璃镜片而已。”
袁宗皋开始算小账。
朱浩回答依然很直接:“袁长史,如果你了解望远镜的构造,大概便能察觉到,望远镜的琉璃镜片的制造工艺非常精细,制造起来废品率极高……就是说制造一千枚普通琉璃镜片,都未必有一枚合适的望远镜镜片。所以最后的镜片成本,不应该只以一枚镜片的价格来衡量。”
这种说辞,朱浩也对张佐说过。
张佐拿了朱浩的好处,也就不深究了,但袁宗皋就是要拿这件事做文章,会接受这样的说辞?
“是吗?”
袁宗皋眯起眼,目光锐利如电地瞪着朱浩,一副老谋深算的模样,好像要把朱浩彻底看穿。
朱浩道:“其实这价格,并不是我定的,而是有前车之鉴。”
“嗯?”
袁宗皋一愣。
这他倒是没想到。
你小子造望远镜,就算以前从未听闻那东西,但也不至于二十两一副吧?那两个镜片价值比黄金都要高,你把琉璃当黄金卖,我岂能不跟你算细账?
你现在居然跟我说有先例?
“是这样的,望远镜前身,是琉璃镜和眼镜,我家跟一位湖广本地名叫苏熙贵的官商做生意,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