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江淮士子已经占据朝官七成,这些人里又有无数人作为考官阅卷,都是自己人,难道连自家学生写文的风格,都看不出来吗?
稍稍提上一两笔,就足够江淮士人力压群雄。
一连数日,贡院终于放出了文告,将于三日后放榜。
消息一出,洛邑人人翘首以盼。
不只是来考的读书人,便是京中其他人,也不能免俗。
洛邑富裕,下注的人实在太多了,上至王候,下至贩夫走卒,都免不得想要过过瘾,多少压个一二两银子玩乐,图个彩头,自然期待无比。
三日后的清晨,池半溪在怀春院的柴房中醒来。
为了吃饱,不得不俭用,他甚至都不敢住客栈,身上干净的,只有那一身白衣。
如此辛苦,但他觉得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詹州没有学堂,老师苏半坡来到詹州后,办起了学堂,尽管是被贬谪,却也没有气馁,反而不断改善民生,发宏愿让穷苦人家也吃得饱饭,读得起书。
虽然不知道是哪儿来的银钱,但学堂总算是办起来了。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大乾修生养息,百姓都富裕了起来,在苏半坡的努力下,詹州又有了院试。
而他池半溪,就是詹州的第一个院试登科秀才。
中秀才后,老师苏半坡赠了他半首诗,说进士及第后,再为他补全。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池半溪拿出胸口的黄纸,半首残诗,寄托着老师的无限希望。
尽管老师说,哪日穷困,可以卖了换千金,他也没有动分毫。
再说了,就算是半坡居士亲笔,也卖不了千金啊!
不如当作自己的精神信念。
滔滔沧海,冲不断人气地脉,书生白丁,有志气可破天荒!
池半溪为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