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病灶宣泄的点,也就是取穴只有一个到两个,最多不会超过三个。针灸的止疼效果,是一针见效,而且马上就有疏通经络,减缓病症的特征。
最为可笑的是,有时候针灸还会加上电疗和热疗,这根本就是舍本求末,把针道的精髓完全丢弃了。
阴阳对象大论中,有明确的行针口诀:“夫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这段记载,可以说是详尽的辩证法行针指引方向。古人已经认为,阴症未必从阴入手,左疾很可能要从右边寻找行针的部位。
这其实跟现代西医在解刨学上发现的反射区左右反控的道理是一样的,而现在的针灸人,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这绝对不是针灸的本源之意。
关于针灸的效果,同样是内经中的九针十二原,其中明确指出:“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节也,犹决闭也。”
这是说明,行针者动手行针,一针下去就必须立竿见影,马上就要有效果。没有效果的,只能说是取穴错误,或者是行针方法不对。
也正是因为行针有这样的速效,针灸在急救方面有奇效,往往危及病症,一针下去就有可能把病人从生死边缘的境地拉回来。
林源总结道:“说了这么多,可以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到中医的一些端倪。功夫不到,在意识上和业务上中医人跟中医技艺渐行渐远。这可以理解为西医一些理念对中医的冲击,这就更需要我们对中医这个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加以全面认真的全面挖掘和潜心研究。”
“一派胡言,夸夸其谈!”林源还没有说完,白圣在下面忍不住讽刺起来。
林源说的这些东西,作为中医人来讲,基本上都接触过,这些理论是中医人最基础的理论知识,除了那些特别土的原始中医人没接触过,剩下的基本上这些理论都是要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