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那带动的连锁反应就很广了。
很多官员为什么会在任上留下烂摊子?为什么会出现懒政和殆政的行为?
这两个问题从宏观角度以第三人称去分析可能会有一定的主观态度夹杂进去,也就是所谓的夹私货,那就从微观角度来说。
就事论事,只拿以前文河南的罗大牛案、山东的旱灾案来讲。
罗大牛案起因在于朝廷摊派,河南当局的官员不愿意去一个府、一个县走访调研,看看到底哪个府县的闲散壮丁多,因为那实在是太浪费时间,加上中央催的又紧,只能是一拍脑门强行选择固定哪几个人口大府进行征调。
这就逼反了罗大牛。
另外一个山东旱灾案,起因在于黄河河床淤塞,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而是几百年的事,一任任主官走马灯的换,谁都不想自己在任上的时候发生这种天灾,但谁又不愿意上书朝廷。
毕竟这可不是几十、几百万两能摆平的。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点在于,就算朝廷愿意花钱去修,势必要从山东征民夫,要用山东的官员来现场督管,干好了,山东当局是没有功劳的,因为这是朝廷花大钱做的事。
‘朕的钱,拿给他们修河渠,还要把功劳分给他们一半吗!’
但要是干不好,那山东上下就得人头滚滚。
皇帝不能有错误沾身上,替罪羊就是山东上下的所有官员。
从实事上出发分析,不夹杂任何主观态度,就能窥见到官员懒政的一些原因。
当然还有其他不同的因素在,以后写到的就事论事,没写到的暂且不表。
现在陈云甫搞出了责任终身制的倒追政策,逼着官员没法懒政,他们想不懒政,就得硬着头皮逼下面人办事。
政权是虚的,是一个个官员组成的,官员是有血有肉鲜活的啊。
一个知府勤政就要逼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