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大明太师 > 第一百五十八章:政见不合、拔刀相向

第一百五十八章:政见不合、拔刀相向(2 / 4)

山东管辖,朝堂还没有决意,诸位有什么看法。”

随着纳哈出的投降,诺大的一个辽东(东北三省加上外兴安岭)重新回归祖国怀抱,可这么大一次疆域扩张所带来的问题也不少。

最紧要的问题当然是当前时空所有人都关注的核心一点,民族成分。

辽东自唐末后沦落异族迄今达五百余年,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百姓已是汉胡难分,因此朱元璋批复兵部的第一要务就是成立辽东都司,迁民实辽。

而在此之前,辽东暂不设布政使司,辽东在行政权属上划归山东暂管。

如此,山东相当于有了四司衙门。

即山东布政使司、山东按察使司、山东都司和辽东都司。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汉胡混居、难以甄别,不可粗暴、恐碍国策。”

这里朱元璋提及的国策,便是洪武二年定下的对待蒙古政策。

除战争外,大明不会屠杀任何愿意投降的蒙古族民及降卒。

不仅不会杀,而且朱元璋对每一位投降的蒙古高级军政官员一律厚待。

比如刚刚投降的纳哈出便被敕封为海西侯。

之所以如此,还是那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腐朽不堪的元王朝固然被赶出了大都(北京),但元朝本身的元气其实一点都没有损伤。

游牧民族政权的根基本就是在草原而不在中原,元朝国运不足百年便在于他们一直都在努力的维持着草原帝国之特性,这和之前的辽国、后面的清朝有实质性区别。

这也是为什么徐达、常遇春北伐大军刚刚到河北,元朝皇帝便带着嫔妃、孩子、王公大臣匆匆离开,连抵抗都懒得抵抗。

元朝的将校士卒在洪武元年至眼下的洪武十九年之间,仅向大明投降的便足足超过三十万!

这三十万当然不可能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