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强度尤其大。
比如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乞拉朋齐,年降水量可达1万毫米以上,相当于三层楼房,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雨极。
雪域高原就是这样,通过给原有的季风加buff一样,在亚洲与太平洋、印度洋之间造就了地球上最大的季风系统和季风区。
正是在这一辽阔的季风区内,
几乎所有农作物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环境,
有适合耕种的土地,才能养活数十亿人口,
这数十亿人口中,有三分之一居住在青藏高原与太平洋之间的土地上,也就是传统的神州地域,这块区域乃是神州文明的发源地。
八千年前,神州先民就选育出了小米、水稻。
神州乃名副其实的种田派,积累了24节气的农业智慧,并发明了先进的农耕方法。
环境是文化的深层基础,正是因为年复一年的季风和降水,神州先民才坚信有耕耘方有收获,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辉煌的文明并绵延至今。
虽然季风带来了生机与希望,但是也正因为季风,造就了变化无常的旱涝灾情。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旱涝灾害直接关系到生存问题,
与王朝更替紧密相关,可谓国之大事。
东亚季风是行星风带与青藏高原共同作用的结果,按说应该十分稳定。
但事实上,整个星球的气候,都是一体的。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真是如此。
虽然雪域高原的地形,造就了强大的东亚季风,改变了行星风带。
但在广袤的太平洋之上,还有一股难以摆脱的力量。
雪域高原虽然将赤道辐合带和季风区拉向了北回归线以北,但副热带高压并未消失,而是保留在东部更冷的太平洋上,这就形成了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带。
我们简称为西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