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奥斯曼的留学生培养成大明皇家学院里面的大牛一样的精英,那可能还有点儿困难,可要说把他们带跑偏,那孟繁志可就很有信心了。
毕竟是跟着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学来的嘛,论起坑人的本事,大明的礼部诸公要是认下了第三,估计就只有内阁的一众大老们敢认第二了。
第一当然是朱劲松这个大明的皇帝陛下。
朱劲松又望着工部扛把子宋玉成问道:“铁路现在修建的怎么样儿了?倘若再多出十万劳工,能不能把速度再提一提?”
宋玉成苦笑一声道:“启奏陛下,就算是再多上百万劳工,只怕速度也没办法变得更快了,除非开设更多的钢铁厂以及蒸汽机车制造厂。”
“只不过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开设更多的钢铁厂固然可以提高铁路的修建速度,可是这也会影响到咱们大明对于铁路的修建规划,犯不上。”
朱劲松笑着点了点头,说道:“那就看看哪里还缺劳工?”
听朱劲松这么一说,不光是宋玉成这个工部尚书激动了起来,就连曾诚等一众大老们也都激动起来——哪里还缺劳工?哪儿都缺!
像铁路修建这事儿还好说一些,毕竟是大明朝廷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重心,大明这些年引进的劳工有一大半都归了铁路所有。
可是除了铁路项目之外,大明另外还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项目急缺劳工!
比如水利工程。
中原堂口的水患灾害比较多也比较严重,从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大明圣皇十四年的两千多年时间里,中原堂口较大的洪涝灾害就有一千多次,平均2年就发生一次。
因此,中原堂口历来就有“治水就是治国”的说法。
尤其是建夷入关之后,中原堂口的老百姓就饱受两大祸患之苦。
一个是建夷搞出来的铁杆庄稼满大爷,另一个就是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