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是什么问题。
比如,从银子和铜钱兑换比例为八百的地方赚了八百文钱,换成一两银子,再到兑换比例为一千的地方换成铜钱,回到兑换比例为八百的地方就凭空多了两百文钱。
然而随着朝廷搞出来新的货币政策,这种货币差就被强行抹平了——商人的路子再怎么野,也比不过铺遍整个大明的银行网点,而银行的兑换比例是整个大明统一的一千文兑换十块钱。
紧接着,这些商人们又得到了另外一个让人懵逼的消息。
大明朝廷控制下的所有产业以后都不再接受金银铜钱,只承认宝钞,但是那些有合作关系的商人想要用宝钞结算或者金银结算都没有问题,只是用金银结算的话要扣除“极少极少”的火耗。
到了这个时候,尽管朝廷还没有公布要彻底废除原本的银钱、铜钱制度,但是这些粘上毛就比猴儿还精的商人们却早已经看破了一切。
朝廷就是打算对钱币进行改革,以大明宝钞来取代原有的货币体系。
万幸的是,朱劲松版的大明朝廷在这方面的准备很充足。
首先就是大明朝廷并没有强制要求立即取消原有的货币,只是从税收上开始慢慢推动。
这一点就让很多商人长舒了一口气——怕就怕大明朝廷发行了宝钞,而官府却不允许商人使用宝钞交税。
其次就是很多商人本身就要依赖大明朝廷控制的那些产业来赚钱,所以就算不愿意接受大明宝钞,起码在跟这些朝廷控制下的产业做生意时也得使用宝钞。
再加上铺天盖地的银行网点直接开放兑换业务,使得大明的商人们可以很方便的进行金银和宝钞之间的兑换,等于在无形之中又给宝钞增加了一道保障。
多管齐下,宝钞的价值立即就得到了体现。
当然,想要搞货币改革,绝对不是大明朝廷为宝钞背书就一定能行,更不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