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也不是这么好当的。
这类匠户也躲不过贪官污吏甚至是宦官的层层盘剥,因为贪官污吏或者宦官想要干什么私活了,那都会巧立名目,强征匠户,让这些匠户免费给他们干活。
比如,建私宅,做家什,打造器具,建生祠等等。
不干,那行,取消你坐班资格,你去轮班吧!
总之,大明匠户就是最惨的,他们基本上不是在免费为朝廷服劳役就是在拼命干活为自己和家人挣口饭吃,什么读书靠科举,他们真没那时间也没那钱。
这或许就是大明两百余年来技术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在不断退步的根本原因,不管是造船还是造炮还是造火枪,那都是匠户在造啊!
你逼得匠户饭都吃不饱,活都活不成了,谁有心思去想着怎么提高技术?
很明显,这就是个弊政。
泰昌对于匠户制度的了解那也是从决定大规模征召匠户才开始的,他越是了解就越是觉得这匠户制度不合理,这简直就是在自废武功,自己断了自己的技术进步之路啊!
或许,在大明立朝之初,乱世初定的时候,普通老百姓都想着只要能有口饭吃,不至于饿死就行了。
那个时候的匠户可能还没有太大的意见。
但是,这么一直搞下去就不行了,匠户迟早会受不了的,后面大量匠户逃亡就是明证。
这些匠户对于大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没有他们,谁来造船,谁来造枪造炮,谁来打造各类武器装备,谁来推动技术的进步?
泰昌其实早就想革除这个弊政了,只是他一直都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来取代这个匠户制度,提高匠户的地位。
这会儿毕懋康一提起匠户的问题,他突然间便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当然,这个好办法并不是什么技艺比拼,而是通过技艺比拼给匠户评定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