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程苑丹等人的试卷他都已经看到了。
这些人事先就知道题目,自然考的不错,通过初选肯定是没问题的,如果通不过初选,那才有问题。
他们通过初选以后徐光启和毕懋康自然也不会卡着,所以,这些人已经是贡士了。
不过,泰昌并不打算将他们列在前三名,因为那样太扎眼了,有心人一看便会知道他在带头作弊。
而且,这些人的才华主要不在科举上,做出来的八股文章也不是那么的拔尖,排前三甲着实有点勉强。
他是可以作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被人一眼看穿了就不好了。
要知道,读书人有时候是真不好惹,特别是这会试的时候,特别不好惹。
如果把所有参与会试的举人全惹毛了,那基本上就等于把全天下的读书人给惹毛了。
这治理国家还是需要读书人,他自然不会傻乎乎的得罪天下所有读书人。
所以,他决定,前三名,按真才实学来排,不把自己的亲信塞进去。
反正他的亲信只要在殿试的时候能排到二甲,挂个翰林院庶吉士便能入阁为相了,完全没必要占着这前三名来招惹天下读书人。
他所看的试卷就是徐光启和毕懋康筛选出来的,文采出众且报国之心洋溢于试卷中的几个。
这几个肯定都不是什么书呆子,要是书呆子,三道加料题肯定答不好。
就好像那些事先拜在魏忠贤门下的,那都是急功近利,死读《四书五经》,就为博取功名,进入官场,争权夺利的那种。
那帮家伙,三道题简直答得一塌糊涂,不知所谓。
所以,全被淘汰了,而且是光明正大的淘汰了,就算那些阅卷官把他们的卷子全通过初选送上来了也没用。
问题,这几个徐光启和毕懋康筛选出来的佼佼者,到底谁排第一,谁排第二,谁排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