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守备勋贵,这个必须是自己人。
问题,金陵这边基本上都是洪武勋贵,没什么自己人啊,怎么办呢?
这次徐允祯的表现还不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让定国公府搬南京来算了。
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个不用考虑,早定好了,毕自肃。
南京户部尚书,这个也不用考虑,早就定好了,毕自严。
南京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很重要,肯定得自己人来,问题他亲信就那么几个啊!
看样子,只有把孙传庭调过来了。
南京吏部尚书,这个位置也很重要,毕竟金陵的官员都去了七成了,接下来还要补充两百多名官员呢,如果让别人来胡乱安排,他这次整饬差不多就白干了。
问题,没有合适人选啊!
他的亲信里面好像就没有在吏部任过职的。
不对,有一个,刚破格提拔的吏部左侍郎王象春!
吏部左侍郎晋升吏部尚书,正合适,虽然此人才刚破格提拔,再破格提拔一回又如何。
南京礼部尚书,这个,就让徽州知府石万程来吧。
南京工部尚书,这个,呃,这个,选谁呢,好像没人了啊!
算了,让卢象升也来锻炼一下,大不了到时候再转兵部尚书。
南京刑部尚书,这个,实在没人了啊!
那就只能让熊明遇来了,熊明遇掌刑部,黄公辅再破格提升一回,擢为都察院左副都御使。
对,就这么办。
他就这么一通写,好像点菜一样稀松,任命正二品的朝廷大员真就这么简单吗?
当然不是,按道理正三品及其以上的官员都必须经过廷议,每个位置都推举出几个合适的人选来,最后交给他这个皇帝来抉择。
也就是说,提名的事不是他这个皇帝说了算,而是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