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怒,不过鉴于当时朱元璋的最大敌人是北元残敌,所以只能捏鼻子认了。
可是一三七六年,倭寇犯边依旧,根本没有任何收敛。
此时的明朝江山设计已经比较稳固了,所以朱元璋再次修书去日本,警告他们说明朝派遣舰队五天就可以抵达,如果他们死不悔改,那就要动武了!
可是人在自高自大的时候,很难认清自己,否则也没有“夜郎自大”这个词了……
面对朱元璋的警告,怀良亲王根本就没有当做一回事,甚至当成笑话看待!
就给朱元璋回了一封信,写了《日本国王怀良回书》,充满了对大明的蔑视和轻看,
甚至还想和朱元璋开拍手腕子!
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相聚于贺兰山前,聊以博戏,臣何惧哉?”
“博戏”只不过说起来好听罢了,这和三国演义里面“会猎于东吴”有什么差别?
这简直就是要约架的节奏啊!
而且约架的地点还放在了“贺兰山”!
要知道贺兰山就是今天宁夏和内蒙的交界处!
怀良的意思一面是表达大明不堪一击,另外一层意思是警告朱元璋你还有蒙古敌的敌人!如果他们连起手来,肯定会把大明给打穿的!
这一下可把朱元璋给气坏了,如果你真是人口众多,粮草充足,实力庞大,那也就算了。
可你就是一个小国,连元朝你都肯归顺,却要向我开战!
你这不是看不起人,你这是侮辱人啊!
所以朱元璋在气急败坏之下,命令东南沿海地区制造海船,整军备战,准备马上就要征讨日本。
可是在当时遭到文武大臣的反对,因为当时大明毕竟立国不久,根基还很薄弱。
再加上北元蒙古势力还没有清除,威胁依然很大,指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又率兵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