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表哥万福 > 第583章 下不来台

第583章 下不来台(2 / 4)

第二天,天还没亮,早早用了早膳,就带了许嬷嬷、长安,及几个丫鬟婆子,还有八个护院,就去了离京里最近的胭脂庄。

之所以叫胭脂庄,是因为庄子上,约有七十多亩地,产御田胭脂米。

胭脂米产于河北丰南县。

前朝有一位皇帝策马至河北一带,见万倾良亩里,有一片稻株穗红有芒,与旁的不同,遂掐下几粒,搓去薄如蝉翼的稻壳,泽如胭脂的稻米,发出沁人清香。

熟后的米饭,细腻油亮,且色泽红润,溢香四座,且口感弹软滑嫩,余味无穷。

遂将此米带回宫中,封为“御用稻米”。

并赏赐给妃子以及众爱卿们共享。

一位因不适应北方气候而整日面色恹恹的妃子,食用数日后,变得脸色红润,顾盼生姿,素颜朝天亦如胭脂着面。

皇上见状,御笔钦此:“胭脂米。”

自此,胭脂米作为补气养血、平调五脏的滋补佳品,名声大噪,许多大户人家都种上了胭脂米。

只可惜,胭脂米对土地,气候条件要求苛刻,产量极少。

前朝皇帝见状,大撼:“此米,如绝代佳人,内蕴至醇,珍贵而不可多得。”

至今也只有河北和京兆这两处能种胭脂米。

拢共不过五处。

而虞幼窈名下的这处庄子,是当年谢氏陪嫁庄子,也是京里头,唯二一块能种植胭脂米的庄子。

胭脂米是御田贡米,每年产的胭脂米,有七成是要上贡朝廷,剩下的三成才能归自己所有。

连虞幼窈自己,也不是每日都能吃到,平常吃用,都是熬了稀粥,或者是在梗米里加一些胭脂米。

胭脂庄种了胭脂米,另外还种了碧梗米,因庄子占地大,还种了其他旱地作物,也是物产丰富。

今年天旱,胭脂庄其他土地种了番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