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但是对于大多数并不想造反的文官团体而言,一个三岁的小皇帝显然比一个手握大军的安国公更好控制。
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当然还是愿意维持现今局面,并打压手握兵权的那些个武将勋贵,提升文官地位的。
因此兵部尚书,一直由文官把持的兵部尚书,一上来,就差没直接说,他现在怀疑安国公可能想要造反啥的了。
与此同时,其他官员也有附和。
“确实,臣提议,太后应立刻以陛下的名义,下旨勒令安国公只允许带三十,或者百余人护卫回京城,其余士兵留驻原地,静待随后的按律分封行赏。
更应该让安国公立刻交还兵符。”
“若是此次妥协,即便安国公本身可能没有什么想法,可谁又能保证他手下的那些士兵以及其他将领没有想法。
人的野心是会被越养越大的。
所以此次必须压制住安国公。
安国公灭国之功确实可嘉,但也大不了增加封赏就是了,而僭越之事却绝对不能允许,还望太后早下决定,若是晚了,恐怕安国公就率领大军来了。”
在文官们大肆贬低安国公,怀疑他有造反想法的时候,武将勋贵们一部分沉默不言,还有一部分则是压根没理会上面的乔木有啥想法,直接跟文官吵了起来,有个别甚至还上手,打了起来。
大体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外面提着脑袋打生打死,你们凭什么坐在家里。
凭空怀疑我们清白之类的。
还有说安国公灭国功勋巨大,放在往常就是封王也是可以的,率领三万大军班师回朝,虽然有些不合规矩,但这三万大军都是有军功的,本来就理应封赏,带回来也不无不可,他要是真想造反,完全可以把二十万大军都带回来。
何必只带三万回来。
一群弱不禁风的文官,口头功夫可能比那些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