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石缝进入,此处被称为“一线天”。我们沿着石阶盘旋而上,一直上到山巅,名为“上白云”。山巅处有一庵,可惜已坍塌损毁,另剩下一座危楼,只可在远处观望了。休息片刻后,我们即相扶而下。
到小亭边,船夫说:“你们只顾登高,忘记带酒盒了。”
鸿干回道:“我们这次游览,目的是想找一处僻静幽雅的地方,日后可以共同隐居,并不只是为了登高啊。”
船夫说:“离此地向南走大约二三里,有一个上沙村,居住着很多人家,也有空地。我有一个姓范的表亲就住在这个村子,我们何不前往一游?”
我喜道:“这是明末徐俟斋先生隐居的地方啊。听说还有一个极幽雅的园子,可惜从未到此游玩过。”于是船夫作向导领我们前去。
上沙村坐落在两山夹道中。徐俟斋生前隐居的庭园虽依山而建,园内却无山石;几株老树郁郁苍苍,多盘曲迂回之势;亭台榭阁,轩窗栏杆,皆以朴素为上;此外,竹篱茅舍,一应居所布置,都简洁古朴,不愧是隐者之居。庭园中间有皂荚亭,皂荚树高大壮硕,树干有两人合抱之粗。我所游历过的园亭中,此处为第一。
园子左边有山,俗称鸡笼山。山峰垂直竖立,若上面加上大石块,便如杭州的瑞石古洞了,只是不及瑞石古洞的小巧玲珑罢了。园边有一块青石,上面设置了卧榻,鸿干便躺在上面说:“此处抬头可见峰岭,低头可见园亭,既旷远又幽宁,可以开樽饮酒了。”
于是拉船夫与我们同饮,三人或歌或啸,对景而酌,醺然忘我,畅快非常。
很快,被我们饮酒的喧哗惊动,当地人闻声而来。他们得知我们是为寻地来到此处后,误以为我们是来探访风水的,便告诉我们某地是风水宝地云云。鸿干说:“只要合自己心意,不管风水不风水!”谁料想此话竟成了谶语!
直到酒瓶见底,我们又意犹未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