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范鞅的名声极差,赵鞅曾经是智瑶的敌人,对原国树立律法庄严有用,该给的地位决不能缺。
老子和孔子等其它学说的先驱?超大概率是不够资格封神的。理由在于没有做出能够惠万民的效果还没有体现出来,缺乏相应的功绩是个事实,再来就是提倡的思想并非原国需要的主流。
智瑶对自己的老丈人上封神榜没有抵制或排斥情绪,心想:“真的让赵鞅获得身位,我的家宅平和只是一方面,赵母恤那边要抓瞎了。”
可不就是嘛!
敌国给自己的老爹封神,赵母恤再不愿意也只能接受,其余赵氏的人肯定会感恩戴德,说不定还能够吸引一些赵氏族人脱离赵氏代国来到原国归附。
若是在其它时代,智瑶会派人考证一下在抵抗异族侵略中牺牲的英雄,以现阶段则是不太好做。
诸夏当然不是一直这么强大,夏朝和商朝时期的异族还是不弱的,到周朝中期异族才被打得衰弱下去。
因此,此前肯定有发生在抵抗异族入侵时的可歌可泣故事,奈何太多的分封国已经灭亡,国史或是被焚烧,可能也是被胜利者典藏又丢失,很难再找到正儿八经的历史资料,倒是能从《诗经》里面去寻找相关记录。
另外一点,以时代的特殊性,能找到有名有姓的英雄,不会有例外全是诸侯,其余人想被谱写诗歌赞颂并不容易。
智瑶真的将“英雄”全部封神,超大概率会让神谱变成诸侯谱,发生追其姓都是姬姓的情况。
“大王,几人得知此事?”孙武问道。
智瑶摇了摇头,没有说到底几个人。
孙武点了点头,说道:“臣已老,便由臣探寻众臣口风。”
现在没人去强调尊老爱幼,诸夏却是早有这样的情操。
八十几岁的孙武完全可以倚老卖老,不用太正式地与谁商议,先探一探口风不会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