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上前,即便有那领头的将领在后头抽刀驱赶,也不过就是勉强迎战,甫一接触立时便溃散,这样下来倭寇如何不猖狂?
因而这东南沿城倭寇之灾不是一倭一寇之故,乃是整个东南官府,甚至朝廷对东南政策之故,这样的情形,有识之士都能瞧明白,连那高高在上的皇帝也瞧得明白,只嘉靖便是胆子再大,也不敢背了祖宗成法,开海禁彻底断了走私之路。
而那些东南官员瞧在眼里,却也明白这些倭寇与当地地方势力勾结,早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组织,轻易不是一人一力可以撼动的,又牵扯着自家的利益,自然更是不会有人敢冒险去管。
裴赫此次南下,要查严世蕃勾结倭寇的证据,却也是怕那当地的锦衣卫所里的人与倭寇有勾连,他丝毫不敢泄漏消息,而是在那王仁德同党尤明礼的儿子里头,挑了他的大儿子来冒名顶替。
尤明礼与王仁德一般都是出身东南世家,早了十几年前便入京任职,做了一个兵部的主事,此人骨头比王仁德却是软了不少,当初抓王仁德之后几番审问,问出了不少他的东南同乡,尤明礼便是其中之人,锦衣卫半夜里拿着驾贴进宅子拿人,那尤明礼还未进诏狱便已是吓的屎尿齐流,不用裴赫问便甚么都说了。
裴赫见他这般怂样,又想着自己不日便要起身去往东南,却是灵机一动,将此人当晚便放了回去,那尤明礼胆小如鼠,在鬼门关前打了一个转,早已吓得魂飞魄散,裴赫说甚么便是甚么,这厢正好尤明礼有远房的叔父离世,裴赫便扮了他的大儿子尤晨光回乡奔丧,如此正好借此身份在东南活动。
那尤明礼的儿子尤晨光正好与裴赫年纪相仿,相貌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这倒也不怕穿邦,那尤晨光三四岁便入了京,之后一直未曾回去过,家乡认识他的人并不多,裴赫只需稍稍装扮一下便可蒙混过关。
只却有一点,这尤晨光乃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最是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