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基本的,木头选不好,基础肯定出问题,这不是调整数据就能解决的!对了,你们研究过徽派建筑吗?”
左央听他爸妈说,他小时候去过安徽,只是没印象了,对安徽建筑最大的印象都来自城里的安徽菜馆,他爷爷总会提起徽派建筑的独特,后来左央在工地认识了一位来自安徽的木匠工头儿,从他嘴里才听到了徽派建筑洋洋洒洒的发展史。
安徽的建筑和当地的工匠分不开,早在古代,安徽的工匠就形成了体系,其实和现在一个施工班子差不多,都是为功能需要而生的,一个徽州帮的建筑班子只要有五个人就能成型——砖匠、木匠、石匠、铁匠和窑匠,各部分之间有明确分工,铁匠和窑匠负责提供材料,砖匠、木匠和石匠负责具体施工。
这班子看起来虽然简单,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区区五个工种,就能平地起高楼,而为了应对复杂的地质环境,他们也发明出了相配套的施工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地基,地基是整个房屋的关键,哪怕在可取材料如此丰富的现代施工中,地基基础的造价也占到整个建筑的百分之七十,更何况古代。
古代建房时,要先“挖屋脚”,也就是放线挖土,徽州地区挖地基必须要一直挖到老土才能保证稳固,那年头的人,盖一座房子想的是祖孙万代,而徽州帮研究出了一种“千年桩”——将木桩布置成梅花形,五个一组。
“这千年桩啊,之所以能用千年,窍门不在形状上,而是选材。”
安徽帮打千年桩选的是松木,因为松木在地下能防腐,别看虫子虽小,却是破坏建筑的祸根,尤其是对古代的木结构而言,而重中之重的,在于松木的防水特性,在膨胀之后才能增加稳固性。
至于安徽帮和灵渠的建筑手法孰先孰后,那就说不清楚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灵渠选用的也是松木,听说这一点还有挖出来的文物作为考证。
“你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