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些极具话题性的物理学家中,斯蒂芬·威廉·霍金无疑可以排到前几名。
不过他的话题性并不是因为他的性格,而是因为他的经历——霍金的故事此处就不多赘述了,他得渐冻症的故事早就被记录在了语文课本上。
早先提及过。
斯蒂芬·威廉·霍金的主要贡献更多在于科普领域,后世他去世的时候因为各种营销号的作妖,学术地位确实是有被拔高了一些。
但另一方面。
拔高归拔高,霍金的学术成就还是很扎实的——只是没有达到一流层次罢了。
他的主要学术成就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大爆炸奇点理论,二就是霍金黑洞蒸发理论。
其中后者便包括了黑洞辐射、黑洞熵等徐云提到的、或者杨振宁推导出来的结果。
如此一来,霍金今后的走向就不好说了。
他不像海对面的温伯格和盖尔曼,温伯格和盖尔曼的成就某种意义上也算是被徐云给截了胡,但徐云敢肯定,这两位大佬今后的成就反倒会更高。
而霍金呢,他在学术方面的道口是比较“窄”的——他只研究天体物理,准确来说是天体理论物理。
他有点类似1850副本里被徐云牛头人了x射线的伦琴,属于徐云也不知道走势会如何的情况。
不过霍金的数学基础还是很强的,所以应该不用太担心他会泯然众人。
另外
等副本结束后徐云还会用邀请函去见一次霍金,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了了霍金的遗愿,因此他对于霍金虽然没那么大脸说什么心无歉意,但至少双方在支付的‘代价’上可以算是对等的。
当然了。
关于那张邀请函徐云还有一些微操,此处暂且不表。
总而言之。
随着黑洞熵和黑洞辐射的推导出炉,有关黑洞观测的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