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再回归现实。
接着钱秉穹将手中的名单抖开,对徐云说道:
“小徐,咱们这一次回国的留美科学家人数不算很多,只有109人。”
“并且不出意外的话,除了这109人之外,接下来不会再有其他批次的科学家回国了。”
“他们在两天前刚刚抵达了魔都,现在应该在前往津门的水路上,具体的安排首都那边还在讨论中。”
徐云轻轻点了点头。
109人。
这个数字其实比他预期的还要多不少。
1988年秋天的时候。
中科院的王德禄和杜开昔二人开始了一项“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的研究课题,他们先后采访了44位科学家。
这些采访形成的105盘磁带由于种种原因被尘封了很长时间,直到2013年的时候,收录了31位科学家口述的《19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访谈录》才正式出版。
这本书还在徐云写的时候起到了很关键的参考作用,不少人的回忆都和原子弹项目有关。
数据显示。
建国前在海对面的学者及留学生有5000多人,上世纪50年代归国的有1200人,他们中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约占60%。
第一批科学家回国的时间是在50年的8月31日,当时傅鹰、金荫昌、陆光达、叶笃正、鲍文奎、庄逢甘、余国琮等128位留学生乘坐威尔逊号回到了华夏。
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有1000位左右的科学家回到国内,当时他们主要是乘坐“克里夫兰号”“戈登号”“威尔逊号”回来的。
在回来的途中,每艘船上都发生了很多故事。
而这两批海对面回国的留学生,便是早期华夏归来的全部主力军。
剩下那些在海对面的科学家有些是因为和对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