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从香江寄出后走的就是我的物流渠道,如假包换的华夏本土论文。”
小杨又继续问道:
“那么论文里的实验数据是怎么回事?华夏怎么会有能力拿到那些参数?”
约翰看了眼这个诺奖得主,小杨的这个问题让他想到了数天前遇到的盖尔曼。
当时盖尔曼第一时间便判断出了数据来历,如今看来小杨则应该还没猜到那一层。
不过这也很正常。
毕竟同样是理论物理学家,小杨和盖尔曼的方向并不是一致的。
小杨的优势领域在于数学计算,类似的学者有将来的特胡夫特和威腾等人。
盖尔曼的精通方向则是数据分析,对于数据来源的敏感性很强,不久前和小杨见过面的温伯格也是这种类型的学者。
加之小杨此时更多的情绪都放在了回国一事上,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分析数据来源倒也合理。
所以约翰也没太卖关子,重新来到门边检查了一番后说道:
“杨,你听说过那台80mev串列加速器的消息吗?”
“当”
小杨下意识便点了点头,一个然字还没说完,整个人的眼睛便瞪得滚圆了起来:
“约翰先生,您是说.给那篇论文提供实验参数的设备,是的那台加速器?”
啪!
约翰愉快的打了个响指:
“宾果!”
小杨呼吸立马为之一滞。
此时此刻,他陷入了与盖尔曼相同的矛盾之中:
这个答案确实可以解释这些数据的来历,因为那台加速器的的确确拥有测量出相关能级的实力。
但是
它是怎么落到的华夏人手里?
不,准确来说应该是.
剑桥大学怎么可能会把它送到华夏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