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参数都是如此。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后世的暗物质研究,ligo项目组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公布一些所谓的事件。
后来这种口径还被拓展到了天体物理领域,比如说的frb180301啦、frb200428还有某个钓鱼佬明年新书开头的frb202317等等。
于是赵忠尧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文件,快步走到王承书身边,问道:
“小王,你发现什么了?”
“您看这个。”
王承书连忙从桌上拿起了一张报告,递到了赵忠尧面前:
“这是编号139的文件,录入了三枚散射的粒子轨迹以及一个集成尾迹。”
“其中粒子轨迹没什么特殊之处,都是已知的常见粒子,但是这个集成尾迹.....有点奇怪。”
赵忠尧闻言推了推眼镜,将报告拿到手中看了起来。
结果看着看着,他的鼻翼中便传出了一声轻咦:
“唔?”
正如王承书所说。
这张报告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上头只有两个图像,毕竟这年头的分析手段还是很原始。
一张图像是云室模拟出来的粒子轨迹,从能级上看显然是三个电子,属于非常常见的微粒。
第二张图像则是一个拟合图,有点类似三叶电风扇静止时的状态——空间被分成了三个区域,每片扇页是由两条圆弧组成的椭圆形。
如果还没法理解这个描述,可以想想一根橡皮筋,中间留着一些空隙,然后捏着两端将它拉长。
再把三根这样的橡皮筋间隔120°摆在一起,差不多就是这个拟合图了,也就是....
王承书所说的集成尾迹。
在眼下这个时代的认知中——注意,是眼下的认知中。
集成尾迹的本质是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时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