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赵忠尧此时大抵只是听到了熟人名字所以产生了些许追忆,不过一旁的徐云却想到了很多事情。
盖尔曼和赵忠尧的这段关系可不是赵忠尧给自己贴金,而是盖尔曼亲口所述、由约翰·施瓦茨记载在《基本粒子与宇宙:向默里·盖尔曼致敬》中的内容。
赵忠尧老爷子在1930年前后就已经享誉国际科研圈了,抗战胜利后为了能凑到加速器的零部件又去了趟海对面。
第二次的时候他四处寻访串门,在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和耶鲁大学都待过很长时间。
盖尔曼则在14岁那年便考入了耶鲁大学,赵忠尧留美那段时间他刚好即将本科毕业,于是便生出了想在赵忠尧名下读研的想法。
那时候赵忠尧其实也挺喜欢这个小青年的,没少给他开过小灶。
可惜当时赵忠尧注定不可能留在海对面,于是盖尔曼和赵忠尧最终还是错过了这段师徒情缘。
在原本历史中。
赵忠尧在98年去世,盖尔曼没有在第一时间知道这个消息,但在赵忠尧去世后的那年,盖尔曼便特意飞到华夏祭拜了一次老爷子。
不过徐云此时所想的并不是赵忠尧「错失」了一位在物理学史上都能排进前五十的顶级学生的遗憾,而是在感慨赵忠尧的选择。
在当时那个时代面对海对面开出的条件,赵忠尧却依旧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华夏,一般人说实话还真下
不了这个决心。
而且徐云毫不怀疑,即便赵忠尧在1947年知道了未来盖尔曼的成就,他依旧会选择回归自己的祖国。
虽然听起来可能有点肉麻,但有些人的心真的生来就是红的。
而就在赵忠尧说话的同时,从设备室完成任务的王淦昌也刚好回到了操作室:
「老师,分析结果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