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已经生产的104机只有两台。
一台提供给了搞原子弹的二机部,另一台则提供给造火箭的七机部。
这个情况要持续到好几年后华东计算所的j501计算机面世,情况才会得到好转。
不过有句话老郭倒是没撒谎。
那就是只要能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他们确实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演算数据。
目前核武器研发所占的104机算时为60%,剩下的则被二机部的其他项目共分使用。
也就是二机部的那台104机每天有接近15个小时的时间,可以用于核武器相关数据的计算。
104机的算力是每秒一万次,五亿组计算的时长就是五万秒,换算一下就是13.9个小时左右。
与此同时。
目前核武器的研发还处于初期阶段,部分数据相对没有那么急迫,有些时候甚至还用不满算时呢。
所以在爆轰试验场的建设面前,让104机腾出13.9个小时用来计算天气,条件上不存在任何问题。
当然了。
这件事的前提是......
徐云真的能收集到十万倍的数据。
眼见老郭把计算机都搬出来了,徐云心中便也有了底。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组织了一番语言,对老郭问道:
“郭同志,您应该知道,所谓气象预测的实质,就是使用数学物理方程建模大气状态,并通过对方程求解得到未来的天气状态。”
“只是复杂的参数化物理模型始终是不完备的,对物理过程的参数化,不可避免地会向数值预报引入系统误差。”
老郭点了点头。
众所周知。
天气预报发展至今,总共经过两个阶段。
也就是玄学阶段和科学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