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标准,来要求李承乾。问题是,书里的圣贤,那都是后人美化过的,现实当中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完美的人!
以一个完美的标准,来要求李承乾。一天两天或许还可以,但时间长了,就算是真正的圣人,也受不了这种生活啊?
于是,在这种压力之下,李承乾的性格,开始逐渐扭曲变态。
修房子,不行!亲近宦官,不行!李承乾所有的行为,只要不合这些大儒的心意,这些大儒就会拼命去进谏,而且动不动就以死明志,来个死谏。在这种高压生活下,李承乾越发苦恼,身边也没人可以诉说这种苦闷。
为什么李承乾会宠信一个乐童...宠信称心,只是因为称心会和李承乾说说心里话,谁知道,这事被几个大儒知道以后,几位大儒纷纷上书进谏,最后搞得李世民直接下令,砍了这个宦官。
后来李承乾太子府内,为其私设牌位,日夜祭奠。
为什么李承乾这么做,并不是李承乾真的多爱称心,要是真的这么爱,就不会任由称心被杀,其实李承乾祭奠的这些行为的出现,完全标志着李承乾已经开始逐渐出现了叛逆的心理。
在这种生活当中,李承乾也开始思考,自己为何会活得这么难?最后,李承乾发现,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了自己最尊敬的父亲,李世民!
李承乾发现,正是因为李世民对他的要求过高,所以才会导致他的生活,如此的可悲。
除了这些,还有自己弟弟李泰的原因。
李泰也是个很有才能的人,而且年纪大了之后,对于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也产生了觊觎之心。而对于李泰,李世民又从来不吝啬赞美之情,这些更是让李承乾感到了威胁。
亲的严苛要求,以及对弟弟的喜爱,再加上弟弟的步步紧逼,这些都让李承乾的危机感越来越强,时刻担心自己可能会丢掉太子之位,甚至会丢掉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