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李佑的大唐 > 第三百三五章 两害相全取其轻

第三百三五章 两害相全取其轻(2 / 4)

间是大唐最好的时代,这个时候的唐朝官场,很讲正气,官员大都比较清廉。

魏征死的时候家无余财...他把所得的赏赐全用于赈济灾民了。中书令岑文本住的房子又小又湿,家里同样清贫。

有人劝他经营一点产业,他却说,我没有什么功劳,仅仅因为能写文章就当了这么大的官,这已经很让我担心了,我哪里还有心思经营产业?

尚书右仆射、历史上有名的帅哥温彦博同样不治自己的家产,他死的时候,家里连体面一点的吊丧场地都提供不出来。

这位周刺史也是一样,一位刺史可以冲在第一线,着实令人感动,当然了,大家都知道富不过三代,到了唐朝中后期,官员就开始结党营私,出现了有名的“朋党之争”,官场腐败亦在所难免,随之又有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之弊。种种弊政之下,曾经的大唐盛世日渐衰落,最终坍塌。

为什么会突然变成这样,这事还要从科举制度的变味说起。大家知道,唐朝是通过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的。在当时,科举制度是一种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它打破了门第界限,给底层士子以上升的渠道。这显然比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要进步得多。

但是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大批士子通过科举制度被源源不断地选拔上来,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多,政府如何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如果全让他们当官,那官位在哪里?如果不让他们全部当官,那么他们的就业领域何在?去民营企业打工吗?那时候没有民营企业;去外企当白领吗?那时也没有外企。

李世民想出的办法是:创办“国学”,大力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这样一方面可解决士子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亦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教育水平,甚至还可“德化四方”,对外国进行“文化输出”。

应该说,李世民的想法并不错,实施之后也收到了效果,“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实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