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建立的暹罗王朝,他的成立只比大明早十八年。
与已经腐朽没落,社会矛盾尖锐的真腊不同,这个暹罗王朝有着很是强大的活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暹罗,也需要看大明的脸色行事。
李景隆完全有干预的能力。
暹罗跟大明的朝贡往来很是密切,关系从总体上还算不错。
这样的不错,是暹罗对大明的,主要是暹罗通过朝贡贸易,每年可以从大明购买到大量的丝绸,瓷器。
暹罗的地区位置很优越,他们可以从大明购置丝绸,瓷器后,然后通过莫马塔湾,安曼达海向中亚地区,甚至是更远处的印度地区,销售这些在世界上有着巨额利润的商品。
正是靠着大明的商品,暹罗作为中间商,差价可是赚得足足的。
暹罗的使臣每年都会请求,让大明给予更多上贡的机会。
大明的朝贡是有着严格的限制,不是说哪个国家想来就能来的,即便是来了,也不会给朝贡贸易的机会。
暹罗最多的一次,就是在洪武十七年进行了六次朝贡贸易,其余则就要看大明的意思了。
现在大城王朝,巨大的营收完全就是来源于大明的朝贡贸易。
往往一船大明瓷器,丝绸过来,几乎就能顶上暹罗自家领土整年的税收有余。
这也是李景隆为什么敢这样开口。
作为大明王朝的国公,他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让暹罗的朝贡被降低次数,甚至降到数年一次。
只要不是大明的边境国家,其实对于大明来说完全没有太大的意义。
主要是供需不同。
南洋地区的沉香、象牙、犀角这些,虽说也是不错,可这不是大明的必需品。
且给大明提供这些东西的国家太多的,远远不止暹罗。
往前大明水师没有怎么来南洋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