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食堂吃了碗面。走出食堂便汇入了早起学习的人群中,这种感觉很好,大家都奔赴学习。
今天上的是《传统修行史与修行体系》。
现在还在讲古代修行史。
精瘦的老师说道:“那时候我们国家通用的是基础符文和部分一级符文,符文数量少,当时的修行者们给每个符文都取了一个独有的单音节名字,相当于赋予了它们读音,令这些符文就像一个字一样,可以读出来。
“这是为了方便记忆。
“因为那时没有发明千机术嘛,修行者们必须把法术用到的符文牢牢记住。
“那时的法术也很简单,涉及符文不多,一个小手段的符文,短的几个音、长的一两句话就能记下来。
“把它们读出来,便是口诀了。
“这些口诀因为并不是语言,它们的组合缺乏规律,读起来往往很拗口,但记读音总比记图像好一些。
“遇上复杂的法术,符文很长,怎么办呢?他们会像是有一些现代学生背课文、背长诗一样,只取每一段的第一个符文读音记下来,再分别记每一段。
“有些还会配合暗示法、手印等方式,都是为了更好的将法术背下来。
“现在符文越来越多,这些方法已经行不通了,同时由于千机术的出现,也用不上它们了。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是用基础符文的读音加编号的形式来标示一级二级三级符文,这个就不多说了。”
这些都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的。
陈舒还是时常来上这门课,因为老师有时候还会讲讲修行体系,他对这个感兴趣。
于是稍作思考,他举起了手,待老师注意到他,便礼貌的出声问:“老师,我一直很好奇,佛门、道门修行体系里的很多能力是不依靠符文实现的,这里面又是什么原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