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看影视剧,总会为里面的人物命运而牵肠挂肚。
记忆最深的,是看央视播的孔雀翎,剧情已经忘记了,只记得是凌晨播,我每天定闹钟,晚上十一点多醒来,夜深人静时,打开老式电视机,守着等播出,为了男女主哭的稀里哗啦。
我觉得,这就是故事性。
你会牵挂男女主的关系,牵挂故事、主、配角、乃至世界的最终命运。
它可能并不“爽”,但好看。
网文里,很多书是缺乏故事性的,更多的,是作者用套路,来制造期待感,从而吸引读者阅读。
比如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尝谕的大明星,就没有故事性,所以它被和谐后,我只盼着他开新书,并不惦记这本书的结局。
但有些书,没有结局,会让人好多年都无法释怀。
其中的差别,我觉得就是故事性的有无。
那如何“有”故事性?我粗浅的看法,是要有变化,以四大名著为例。
红楼,前面写贾府荣华,然后突逢变故,家道中落,那些角色的命运如何,牵动人心。
水浒,前面写“好汉”聚义,然后招安征方腊,一个个人物死的死,隐的隐,命运牵动人心。
三国,主角团前期一路向上,直到刘关张先后下线,蜀国命运,牵动人心。
西游……恩,我一直觉得,这本书分两截,开头到大闹天宫是最好的,猴子一路向上,然后被镇压,命运牵动人心。
后面取经,就是单元剧打怪了,无论唐僧被抓几次,你都知道,肯定没事,四人组最终会打败妖怪,继续上路,所以当喜剧看很好,但不会牵挂。
扯远了。
在意识到“变化”,可以让局面跌宕,人物命运转折后,“政变”的剧情,就容易理解了。
它是一个让整本书的局面,发生巨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