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平摇头失笑,正要走,突然间,他脚步顿住了,脑海中,突兀地划过一道灵光。
就仿佛,一柄锋锐的飞刀,撕裂的迷雾。
一个他此前,从未想过的念头,突兀地跳了出来。
“郑怀恩那幅画,无疑是描绘的这边的情景,可是,那般细节详实,与现实高度吻合的画面,是如何记住的?”
“恩,只有两个可能,第一,是路边写生,就在这边,对照着街道描绘的……
第二,他认真观察了此处很久,甚至多次观摩,才能记得那般牢固,正所谓胸有成竹,才能将一幅工笔描绘的如此细致……”
“而这两种情况,无论哪一种,都有一个绕不开的点,就是……视角!”
齐平豁然惊醒。
仿佛电光劈入脑海。
“是了,我此前,只以为,线索可能藏在画卷本身,或者画中描绘的情景中,却完全忽略了另外一个可能。
那就是作画之人,所在的位置!
郑怀恩,当时是站在哪里,观察这条街道的?而那个地方,必然是他长久驻留的……”
这是个非常反直觉的思路。
一个人,看到一幅画,会基于惯性,将注意力集中于画本身,而会忽略,画家的位置。
而齐平要找的,恰好就是“画家”。
“我明白了……”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齐平喃喃自语,双眸骤然明亮,他从怀中一摸,将当初,用神符笔临摹下的那幅画纸取出。
抖开。
双手持握,转身,对照这条街道,开始不断更换位置,行走,通过对比画卷的视角,反向定位郑怀恩作画、观察时,所在的地点。
“啊,你干嘛。”
“这人有病吧。”
齐平撞开人群,不停地调整位置,目光在画卷与真实间切换,引得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