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耀就有着建设自行车厂的计划,也划拨了资金,但这规模却是不断的增大……
周贵掏出圈在在狐皮袖筒中的手,往前走了一步,手指着正在搬运器械的区域,“东家,自行车厂的建设楚掌柜走的时候,我们两个厂子已经开始着手商量,目前在家属院左侧空地上的建设已经基本完工,工人们正在组织最后几件设备的安装、调试,明天起甲字号厂区可以正式开始生产了。”周贵说道。
“这条生产线的产量呢?”
“根据铁器研究所一众研究员的预估,这第一条生产线的年产量大约2万辆自行车。”周贵的哥哥周富朝着朱传文说道。
“不错!”朱传文暗暗点头,目光从崭新厂房建设上收了回来,周家兄弟的配置还真算是一个天注定的缘分,哥哥周富主管技术,这几年来,从楚可求身上学到不少东西,本身也开始入职铁器研究所的研究员,一群高级工匠每天聚集在一起,总是能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谷鎏
铁器一、二厂的技术升级和仿制全是出自研究所的手笔,虽然铁器研究所落成的时间稍短,但是从一开始的积累,让研究所的技术一直造不断的拔高和积累,更有好学的高级工匠已经开始着手当初从沪上买回洋人书籍的研读、翻译工作,补充技术底子。
而弟弟周贵,经营、组织生产的事情由他一手担着,喜欢与谷庵升等商行的掌柜交流,开拓眼界的同时,铁器一厂被他管理的井井有条。
这着属于兄弟俩的默契了,让铁器一厂,这个培育汉耀技术工人的路上的,不断稳步前进着,就是这次朱传文大批的扩充,也没给铁器一厂造成质量下降的麻烦。
“链条、轴承也能批量生产了?”整个自行车,难点就在这里,朱传文着重的问了一下,原先日产20吨钢材的马丁炉现在完全交由铁器一厂进行调配,自行车就是基于这种钢材进行着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