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头上戴了一顶红色志愿者小帽,在校门内的广场各院系摊位上坐着。
作为更名后第一届招收的新生,学校今年是新设了不少新专业,主要是文科非艺术类方向,这就导致了今年的新学子,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届。
为了做好迎新工作,其实在晚间的时候,校内几个校级组织已经是组织志愿者,同第一批开学的京城国字号等大学一起,是在火车站那边驻点等待从各地而来的学子。
如果校内迎新实践学分只能加0.1分,那么在车站去驻点迎新是可以加0.5分的,但林意莫有去报名,他的迎新,只为迎接一个人。
这时候。
冷泠同学和她的父亲,正坐在前往传媒大学的地铁之上。
这还是父女两人第一次坐地铁,自己生活的小城里没有这个,此刻就很新颖的感觉,不过因为从火车站到传媒大学的地铁线路要转乘,所以眼睛是时不时的瞥向车厢上的站点牌,在轰轰轰的地铁运行声里留心听着到站的名字。
手上捏着地铁卡的冷泠,掌心里握着手机,不时翻看着屏幕聊天记录里的路线,这路线是师哥发给她的,不然习惯于的士打车的她,也不会这么熟悉知道要在哪一站转乘。
不似地面交通的堵塞,中途换乘了一次、前后耗时一个半小时左右的父女二人,从传媒大学站下了车,拖着行李箱从通道里走了出来。
终于站在心心念念的校门之下是什么体验?
关于这个问题,于这个秋光迷人的午后抵达的冷泠同学应该是有最大的发言权。
这是她第二次来京城,校考离开前将眼前这扇校门记忆在心头,一直以进入这个学校为目标,当真正实现、再次抵达时,门还是这个门,校名却已改头换面。还有,挂在校门口柱子上的“欢迎2004届新同学入校”横幅,在风中摇摇晃晃,天空很蓝,云也很白,白杨大道哗哗作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