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恼怒不服气罢了。
这里面的情况也不复杂,但是却涉及到了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朝廷的定位……怎么评价一个朝廷的好坏?
百姓安居乐业,法度森严,井然有序,民风淳朴,教化大兴……总而言之,很难把赚了多少钱,列为最主要的指标。
要是肆无忌惮鼓励收钱,那岂不是让官吏放手盘剥百姓?
朝廷是要收钱,但是这个钱,是为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是拿来算利润的。
这也就是朝廷和商贾最大的不同。
因此朝廷要动员百姓,必定下达命令,凡是符合标准的老百姓,都要去服役。要想不去,就不免收买官吏,靠着花钱,摆脱,转嫁徭役。然后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公平,弄得怨声载道,一些老百姓承受不住,就会破产。
这就是朝廷动员的效果,因为带有强制性,几乎是必然的。
但是到了商人这里,情况就好了不少。
他们可以通过提高价钱的方式,以符合经济规律的手段,雇佣足够的人手,参与到运输当中。
如果安排调度得当,他们不但不会损害民力,还能释放利益,繁荣经济,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钱该流向哪里,又用什么办法流出去,却是很有学问的。
这是此事的第一层,至于第二层,往西域运粮,确实有利可图,朝廷去做,也没什么不行。
但是一旦做了,就会形成惯例,以后再有其他战事,朝廷的官吏衙门就会想尽办法掺和进去,国家能不能获利,他们不管,但是自己的利益,必须保证。
这种靠着打仗赚钱的集团,还有个名词,叫做军工复合体,张希孟可不希望大明提早冒出来这种东西……
所以依靠商贾,填补短缺的运力,维持西域前线的开销,是十分正常的选择,一点毛病都没有。
朱元章也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