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年头,但凡考中了进士之人,不论名次如何,都是这个时代顶儿尖的文化人。
张廷玉的父亲,大学士张英,不仅教过老皇帝读书,也教过老四读书。
安徽桐城张家的不传秘诀,就一条:宁可不当大学士,也要抢做帝师。
只是,张廷玉左等右等,始终没有等来,玉柱给未来的皇子们安排鸿儒师傅的消息。
咳,这个嘛,注定会让张廷玉失望了。
玉柱比谁都清楚,皓首穷经,格物致知,格到最后,就是明亡清兴,清亡洋兴。
大儒们,既救不了大明,也救不了大清。
未来的世界,属于是工业文明的世界。
小农社会的经史子集,可以修身养性,却不可能拿来救国。
开年之后,便是礼部春闱之时。
玉柱也没征求别人的意见,径直圈定了礼部会试的正主考为礼部尚书谢盛,两位副主考分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和翰林院掌院学士。
这种安排,看似四平八稳,没啥问题。
然而,国朝以来,宣统元年的礼部恩科会试,算是最不受掌权者重视的一次会试了。
此前的历次会试,主考官再怎么说,也由皇帝亲简大学士领衔主考。
既然要拥抱海洋的工业文明,已经不合时宜的八股取士,迟早会寿终正寝。
但是,绝对不是现在。
大清的速亡,除了兵权旁落于袁项城之手以外,冒然废除科举,肯定是第二重要的因素。
清廷废除了科举取士之后,就等于是,断了全天下读书人做官的希望。
这还了得?
史书里早就写得很清楚了,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
断了希望和生计的穷秀才们,仗着有文化,掌握了一定知识,大量的混入了晚清的江南新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