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的出手报复了。
“回宗主,门下有个好友,名唤赵德山,现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据门下所知,赵德山和谢意诚恰好是进士同年。”刘瞰眯起两眼,小声介绍说,“以门下之见,若想顺当的收拾了姓谢的,由赵德山引其入瓮,方为上佳之选。”
玉柱不由摸着下巴,微微一笑,刘瞰这家伙,真的是一肚子坏水啊!
“嗯,此事若成,你便替我许了赵某人,允其入我门下。”玉柱不等刘瞰提要求,慷慨的给予了承诺。
刘瞰当即笑了,猛夸玉柱:“宗主果然明睿,想那赵某,定以入了宗主您的门下为荣。”
不开玩笑,满朝的文武大臣,除了缺心眼之外,谁不想躲到玉柱的羽翼之下?
只是,玉柱从不结党营私,即使想入其门下,也找不到合适的途径。
年仅三十一岁的实质首相,赵德山如果不赌上身家性命的站队过来,那才是脑子有病!
“老刘,此事便交给你去办了。若成,我保你顶子变红。”玉柱的用人原则,向来都是有赏有罚。
罚得狠,赏得也重,这样才能服众!
刘瞰听了顶子变红的承诺,不由长揖到地,异常虔诚的说:“门下多谢宗主的提拔再造之恩。”
在大清朝,只有二品以上的部院高官或是封疆大吏,才有资格戴红顶子官帽。
晚清最厉害的红顶官商盛宣怀,真正做到了长袖善舞,左右逢源。
即使大靠山李鸿章已死,盛宣怀依旧先后被提拔为正二品的工部左侍郎、邮传部右侍郎,以及从一品的邮传部大臣。
晚清的另一位红顶大商人胡雪岩,靠捐纳才得了个二品红顶子的虚衔而已,完全无法和实权在握的盛宣怀相提并论。
“禀中堂,这是诸王、贝勒、满汉大臣及文武百官的联合上疏。”张廷玉拿着一份折子,双手捧到了玉柱的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