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宽,行事宜紧,下手宜慎’。归道友是不世出的奇才,非我二人能望项背。我与武师兄对于归道友在此会中能够大放光彩,自然是有着绝对的信心。”
“但是道友作为诠道一会的发起者,要求之高又于寻常真传不同。唯有未逢一败,才算是大成功。我与武师兄思来想去,也唯有在此处能够作一点文章。若是能够对道友有一二帮助,我二人也是与有荣焉。”
说着武、谢二人,各自从袖中取出一串碧珠。两串珠子一般大小,都是二十二枚,看起来倒恰好像是一对。
归无咎却一眼看出,这并非什么饰品,而是将二十二枚规格一致的照影石缀成一串。
武光霆言道:“这是我与谢师弟近日的战斗留影,尽在此处了。”
二人非是诠道一会的发起者,这照影图形却不必上缴宗门而通传之。
谢推迁将茶盅举起,一饮而尽。道:“我与武师兄能够战而胜之的,道友固然不必多虑;甚至我二人能够支撑三招两式方才落败的对局,那种程度的对手同样不在道友眼中。只是我与武师兄的十余场败绩中,各有两三场脆败之局,几乎毫无还手余地。”
“天外有天,诚不我欺。”
“为知己知彼计,还请归道友一观。”
归无咎心中一动。
两家真传交手之前,是可以在玄黄镜中作一简短交流的。凭借此法,可以大致询问出对手出身姓名、宗门聚会之上的排名先后。
只是此法泛而用之,掌握个大概尚可,若想保证无有疏忽,那么可靠性就相当有限了。归无咎却从未考虑倚仗此法探明敌情。
现在归无咎已然猜出,武光霆、谢推迁二人,正是用这笨办法,在这二十余日时间内,尽量选择和实力较强的对手交手,因而战绩才会如此惨淡。
其目的,自然是亲身淌水试路,为了归无咎能够在接下来的斗战中知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