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呢?”
杨玄笑了笑。
“这叫做敌我分明!”赫连燕总结道。
姜鹤儿把文递给杨玄,杨玄看了,是关于教育的。
文里提及了百姓和豪强子弟入学的比例,准备进一步拉开,让百姓子弟的比例提高到九成以上。
“这是李文敏递来的文。”姜鹤儿说道。
“怎地没有刘公和宋公的批阅?”
按照程序,文该先到刘擎和宋震那里,二人商议后,给出意见,最后送到杨玄这里拍板。
文到了杨玄这边后,要先经过姜鹤儿的审核,再递交杨玄。这是一个小内的架构和流程。
一旦放大,便是三省的结构。
杨玄看了姜鹤儿一眼,心想小鹤儿自然担当不起这份重责,以后还得物色一个大才来身边协助
“打回去,就说,八成。”
不能压制豪强太过,否则百姓子弟上位太多,就成了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必须有人来牵制
姜鹤儿看了杨玄一眼,心想国公不是一直支持百姓子弟的吗?怎地会反对李文敏的这个提议?
但作为秘,她没有干扰杨玄决断的权力,只能记录下来,晚些把杨玄的意见和文送回去。
随后,刘擎和宋震会审阅一次,若是没意见,就会把文打回去,把杨玄的意见告知李文敏,并作为此事的最终决断。杨玄看着姜鹤儿,突然觉得有些亏待了小鹤儿,就问道:
“可是觉着给多了?”
“嗯!”
小鹤儿抬头,眼巴巴的道:“国公不是不喜欢他们吗?”杨玄微笑,“上位者施政,就该摒弃喜恶,从大局出发。”
“那么苦吗?”喜欢仗剑走天涯的小鹤儿觉得这样太难受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一个人获得什么,必然会失去什么。”
“咦!国公,那长安的皇帝一心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