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只要有战功在身,那就相当于开挂了一般,所以就算是文官,也同样想把自家的子孙送进武学堂,就算毕业了不进入军中,但也能学到一些用兵之道,说不定日后就可能用上。
招生的事由张纵负责,所以这段时间他也见了太多想走后门的人,有些人甚至都把关系托到李弘那边,然后由李弘写信向张纵这边打招呼。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大唐虽然打破了门阀制度,出现了唯才是举的科举制,但依然保留着很大的贵族政治色彩,官员与贵族在社会中拥有大量的特权,比如以另一个教育机构国子监为例,招收的全都是官员与贵族子弟,普通人根本不可能进到国子监读书。
而且在国子监内部,也同样分阶层,比如国子学只招收三品以上的官员子弟,太学只招收五品以上的官员子弟,四门学只招收七品以上的官员子弟。律学、书学、算学相对而言宽松一些,可以八品以下子弟,但人数却很少,而且这三门出来的学生在官场上也比较受限制,一般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前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唐每次科举考中进士的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国子监的生员出身,换句话说,进士一般都是官员子弟,很少普通百姓出身的人能够考中进士,因为普通人找不到关系帮他们投卷,所以普通出身的读书人也有自知之明,通常都是考更容易一些,但发展前途受限的明经科。
国子监与科举都是如此,所以武学堂刚一建成,这还没有开始招生呢,那些朝堂上的文武官员也全都闻风而动,一个个都想着把武学堂当做另一个国子监。
如果按照张纵刚穿越时的性子,恐怕会把这些想走后门的人全都赶出去,然后公平的招生,但是来到大唐这么多年后,他也渐渐的明白,想要靠自己一人之力改变整个社会,实在是太困难了,而且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要学会妥协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