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不能野蛮生长,只能加以约束。
商税,就是朝廷握着商业这匹烈马的缰绳。
朱允炆吸取了整个明朝低商税、低财政的教训,努力引导商业走上正常轨道,多年新商之策,取得了令朝廷瞩目的成功。
特别是户部,可以拿着一批批数据告诉所有官员,商业发展对于朝廷是有好处的,对那些反对商业的官员可以说一句,你的俸禄里面有四分之一是商税所得,反对商业,反对浮动税率,愿不愿意先砍掉自己四分之一的俸禄。
商税,已经超越了盐税,成为了大明农税之外的第一大税种。
农业、商业两条腿,支撑起了朱允炆的改革,也让整个大明国力蒸蒸日上。
解缙拿起一份文书,递给解缙。
解缙、郁新与夏元吉看过之后,在欣喜中恭贺朱允炆。
辽东运粮是个大问题,若不是这几年水师壮大,走海路运过去不少粮食,每年都需要在北直隶等地召集数万民工运输一次粮食,劳民伤财,现在辽东军屯取得好的效果,自是令人鼓舞。
夏元吉看着皱眉的朱允炆,心思急转,思忖一番,开口道:
解缙看了夏元吉一眼,顿时明白过来,朱允炆要的是大家的看法,不是要的称赞,连忙调整情绪:
郁新有些担忧:
朱允炆收回文书,沉吟道:
解缙三人都犹豫起来。
不等三人回话,朱允炆坐了下来,长长叹息,道:
解缙有些谨慎:
朱允炆手指敲打着桌案,一脸认真地说:
解缙、郁新与夏元吉迷糊了。
啥东东,生孩子?
这不是议论东北垦荒嘛,咋跑生孩子上去了?
朱允炆没有开玩笑的意思,自建文五年开始推行照身帖,至今已有一年又三个月,与此同时,黄册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