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月,现在正是夏税缴纳时,朱允炆自然不想错过。
一条鞭法有没有成效,还是需要百姓自己说了算。
“我去农税县司看看,若是有缘,自会遇到,若是没有遇到也无妨,他早晚会来见我。”
朱允炆笑着,止住了于文明、于彦昭的脚步。
“于谦不过是一个孩童,当真值得夫君如此来一趟?”
宁妃很是不解,出门之后便迫不及待问道。
一个孩子而已,这世上孩子多了去,也没见朱允炆多看谁一眼,怎么到了这里,还专程去拜访?
实在是看令人费解。
朱允炆看了一眼宁妃,嘴角含笑,道:“再等二十年,你就明白我为何今日来这里。”
“二十年?”
宁妃有些惊讶。
二十年后,自己与朱允炆都四十多岁了。但对于于谦而言,正是风华正茂,恰是少年时。
“这是夫君的预言吗?”
宁妃目光中流转着异样的灵动。
朱允炆不置可否。
现在朝廷中有解缙,姚广孝,未来还会有杨士奇、杨荣、杨溥,再往后二三十年,那就要靠于谦了,五十年后就要看杨廷和了。
只是,自己可以看到那么久远,但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还是个未知数……
等于谦长大,应该还不成问题。
这个人,或许是自己未来最倚重的人,只不过,他应该不会被自己的革新浪潮给淹没吧?
钱塘县衙东侧,设置有农税县司。
朱允炆等人在前往县衙的路上,便看到不少百姓挑着担子,吱呀吱呀颇有节奏地走着。
前面是一位老农,年近六十,却颇有力气,据薛夏估计,其挑着的粮食至少有一石三斗,近两百斤。
朱允炆突然想起来后世的名记名句:“你幸福吗?